4. 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生活状况怎样?请结合自身所见所闻谈谈你的看法

2024-05-19 11:53

1. 4. 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生活状况怎样?请结合自身所见所闻谈谈你的看法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目的,更多的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谋求发展。他们把务工当作学习、提高,适应的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从农民到工人乃至更高层次的命运转变。
  看不到个人前途: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更注重追求人生价值。他们不再像父辈那样进城打工是为了生存,而是渴望跳出农门实现自身价值。他们把打工作为练就技能、增长才干、开阔眼界、发挥潜能、积累经验以图自己创业的手段,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是残酷的现实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严格的户籍制度、冷漠的社会歧视等一道道有形无形的门槛不断粉碎着他们的城市梦。他们在城市中彷徨,不知道何去何从。
  同工作伙伴关系紧张:新生代农民工年龄低,对自己权利利益非常注重,在面对不平等时缺乏忍耐性。而他们的工作伙伴也主要以年轻人为主,一言不合大打出手情况很容易发生。而且由于新生代农民工不再像老一代农民工那样默默无闻,他们更多的是有自己的价值观,愿意彰显自己的个性,因此,在价值观上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容易激起矛盾。
  通过对新老农民工在生病时的反应进行交互分析使我们可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生病时不再像老一代农民工那样坚持不看或自己买药去私人诊所看,他们更多的是直接去医院。具体数据见上表,由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新生代农民工不再为攒钱而使自己变成“苦行僧”, 这是他们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的显著特点。

4. 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生活状况怎样?请结合自身所见所闻谈谈你的看法

2. 结合你的体会谈谈如何看待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发展困境。请作为同龄人探探你的看法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农民工群体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富士康半年来连续发生员工坠楼事件更加暴露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社会因素、企业因素及个人因素是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据报道,去年全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29亿人,其中年龄在16岁至30岁的占61.6%,总数高达1.41亿。可以说,目前中国有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在支持着经济的发展,然而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富士康连发13起员工坠楼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笔者结合这一事件,在此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被学术界认为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概念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春光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就是进城从事非农产业的80后、90后青年农民。他们既不完全属于城市,也不完全属于农村,而是处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具有双重身份的边缘人。这在中国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中显得有点特殊,而“新生代”这个词则被用来区别于他们的父辈——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涌进城市的第一代农民工。第一代农民工的根还结结实实地扎在农村,他们没有更多的奢求,他们很清楚自己不属于城市,最大的梦想往往就是赚些钱回家盖房子,让家人过更好的日子。
  而新生代农民工有的就出生在城市,他们的根已经不在农村,有的从小在农村受过一定的教育,相当一部分是高中毕业,他们对农村的背离更加决绝,对城市则更加渴望。但是现实却像一堵墙挡在他们面前——他们并不属于城市。户籍、就业、福利和保障,还有别人看待他们的眼光,这给他们贴上了一个无形的标签:农民工——当了工人的农民,但依然是个农民。这就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显著特点。
  今年4月份,广州市总工会联合《广州日报》在全市范围抽样进行的新生代农民工状况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较高,渴望融入城市,重视社会保障,维权意识更强。
  二、目前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困境
  (一)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社会环境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双重身份,使得这些农民工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游走在农村和城市之间。
  就农村而言,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乡土中国所赖以存在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考上大学的,花光了父辈们辛苦一辈子的积蓄,也不一定能在城市找到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于是上学之初就把户口留在了家里,最起码还有一份田地;考不上大学的,更无法如祖辈般务农,只有沿着父辈的打工路,继续前行。他们都明白,农村没有社会保障,靠农业不足以过上富足的日子,甚至都无力养家;农产品不值钱,农民唯一的财产——土地不能交易,有的土地升值了被征收,使得这部分人成了失去土地的农民,他们唯一的资本就是劳动力。另一方面,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已不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就使得农村富余了大量的劳动力。只有把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去,才能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
  就城市而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尤其是沿海开放城市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这些农民工进城刚好解决了不少企业的用工问题。但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也给没有准备好接纳条件的城市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诸如住房、社会保障、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由于中国实行二元制的户籍制度,使得这些农民工替城市的美好拼命,却无法享受城市的基本福利,他们只是稍稍蹭了点城市的公共设施。
  (二)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企业环境
  中国被称为世界的加工厂,这个地位是在全球化格局下形成的。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前,出口企业为中国赢得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而出口企业的产品优势就在于这些企业既有低福利的优势,又有低工资的优势,于是在全球化竞争中以制造业独占鳌头。
  在这些制造企业的内部,一般实行罗泰制的管理模式。富士康就是其中之一。富士康硬设备以及对员工待遇不错,但是制度和管理有缺失。例如员工上班不能说话;厂房除单调机器声之外,没有其他;由于工时长,还要加班,工人回到宿舍时,室友不是加班,就是正在睡觉,因此很少交谈。长久下来,富士康员工感觉与社会隔离,非常苦闷。此外,农村青年来到城市,不受尊重,适应不良,也加重他们的苦闷。换句话说,新生代农民工不仅仅需要的是企业提供的符合标准的硬环境,更需要以人为本的软环境,而这恰恰是以富士康为代表的企业的缺失。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素质教育缺失
  军事化管理、碎片化生存成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写照。对于这些员工来说,自他们走出家门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像其父母被那样想过再回家做农民,就此而言,他们是踏上了一条进城打工的不归之路。当看不到打工通向城市安家生活的可能性的时候,打工的意义轰然倒塌,前进之路已经堵死,后退之路早已关闭,身陷这种处境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身份认同方面出现了严重危机。一些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新生代农民工就选择了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些上世纪90年代前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没有像其父辈一样完全经历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也没有经历过像现代海军陆战队一样的磨练,一旦现实生活与自己的梦想有偏差,心理素质就表现出了较弱的一面。
  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的,并且只有一次,所以每一个来到世界上的人都要好好活着,珍惜生命。古人讲得好:人最大的不孝就是先于父母而去。纵观这些用极端方式结束生命的新生代农民工短暂人生,他们所受的教育与其所尽的孝道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我认为,在现代的教育体制下,分数成了学生唯一追求的目标,关于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有很大的缺失,这也是造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素质较差的原因。
  三、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生存问题的途径
  (一)政府应切实履行其社会职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阀”。而大多数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为借口,以平均低于第三世界的工资水平来支付他们的劳动报酬,使他们无法在城市中安家生活,漂泊徘徊于城市与农村之间,过着无根无助、家庭分离、父母无人照顾、孩子缺少关爱的没有尊严的生活。在这方面,政府的社会职能缺失。我认为,政府应该切实履行其社会服务职能,关爱这些农民工,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譬如提供大量的廉租房、为农民工解决养老、工伤、医疗等保险,为其子女提供和城市居民子女一样平等的教育机会等。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消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为农民工融入、扎根城市创造条件,让他们成为真正的“社区公民”,分享他们亲手创造的经济发展成果。
  (二)企业应切实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软环境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受到资本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制约,中国选择了廉价劳动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那么,在GDP已经居于世界前几位的今天,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发展模式,转向内需导向型经济。与之相适应的是,企业除了注重硬环境的建设外,更要注重软环境的建设。即要改善管理方法,照顾员工的精神需求,切实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素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些励志语言应该伴随着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在教育方面,教育机构不仅要重视课本上知识的教育,还要注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注重现代科技的学习教育,还要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一方面,社会学也是一门大学问,员工自己也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耐受力、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压力下不断前行。

3. 作为同龄人,你如何看待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发展困境

首先从国家来说,如果国家不教育改革,高考还是按照回户籍地参加高考,外地学生不能在农民工父母就业地参加高考,就不要谈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了,那都是专家骗人的,给农民工一口糖水罢了。别说现在新生代农民工,就是等新持代农民的下一代新持代农民工,还是没发展。我不是骇人听闻。其次农民工的发展从第一代农民工一始终就没能赶上国家给予的发展机会,现在也是一样,没办法,没指望政府,别指望谁能帮助你,只有你自己才能帮助你。虽说你是个农民工,就是农民大学生,在当前社会上也是一样,面临着发展的困境。因为你没象李刚一样的爸,没有了权利的利益交接,就注定你没机会;你没钱,农民工更是没钱,你怎么送礼?你以为赵本山的不差钱是真的?当前社会,没钱能做什么?谁会来关心你?除了父母以外,没人来帮你。所以,农民工的发展就是要靠自己。学一门技术或做做小生意,然后再把“它”发场光大。但你还没权,还是没什么发展,如果生意“发场光大”了,你有钱了,那你的下一代不会再是“农民工”了,所以,当前社会,新生代的农民工的发展就是等结婚生子后让下一代不再成为农民工,不再受歧视,但这也可能性小,这辈子不会有什么发展。我不是骇人耸听,不信大家看,大家会看到的。

作为同龄人,你如何看待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发展困境

4.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有哪些特点,面临哪些问题,政府能够做什么?(不少于1000字) (海滨同学来报到啦。)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有哪些特点,面临哪些问题,政府能够做些什么?
  据新华社电 中华全国总工会2月20日发布的一份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目前全国约1亿人。报告显示他们有五个特点:
  受教育时间较长,专业技能较欠缺。新生代农民工中有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比例为67.2%,比传统农民工高18.2个百分点。拥有中专(中技、职高)、大专(或高职)、大学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经历的比重分别是过去农民工的1.6倍、2倍与2.3倍。尽管受教育年限普遍更长,但绝大多数仍停留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合同签订率低、部分岗位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社会保障参保率低等权益保障的缺失是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有54.4%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与单位或雇主签订劳动合同。而在上一代农民工中,没有与单位或雇主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为61.6%。在新生代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中,有32%的岗位不需要安全防护措施。但是,在需要防护措施的工作岗位上,防护措施较为齐全的仅占35%,有一些防护措施的占到53%,而完全没有防护措施的比例为12%。

  如果遇到劳动纠纷,新生代农民工最倾向于通过“劳资双方协商”、“法律途径”和“政府”来解决问题。最倾向于通过“劳资双方协商”来解决劳动纠纷的新生代农民工占39.9%,倾向于通过“法律途径”和“政府”来解决劳动纠纷的新生代农民工分别占25.1%和19.8%。可以看到,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依靠自己和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

  总体来说,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比例很低,与其他年龄段的外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情况没有显著差异。从全国看,单位或雇主为新生代农民工缴纳了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比例分别为7.6%、21.8%、12.9%和4.1%。

  新生代农民工不仅参加社会保障的比例很低,而且分区域和分行业的差异较大。图4和表5分别示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分区域(输入地)和主要行业的社会保障覆盖情况。
  (二)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有较大工作压力、对收入的满意度较低

  由于平时工作的强度比较大,约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需要经常加班,使得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承受了较大的工作压力。感觉“工作压力很大”和“工作压力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分别占到7.2%和28.1%。也就是说,超过1/3的新生代农民工感到有较大的工作压力。

  相较于工作环境,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当前收入水平的满意度更低。对于当前的工作环境,感到“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分别占到24.1%和1.4%。而对于当前的收入水平,感到“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分别占到41.3%和3.3%。也就是说,有接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当前的收入水平不满意。

  实际上,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本身知识技能的现实水平和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较高预期之间的矛盾。调查显示,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都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比较看重自己未来的发展。对于职业发展目标,有25.8%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掌握专业技术,有一技傍身”,还有26.3%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自主创业当老板”。因此,政府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不仅能满足劳动力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也能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职业发展和收入问题。

  (三)在身份认同上处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尴尬境地,缺乏幸福感,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健康和心理疏导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在身份认同上,新生代农民工处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尴尬境地。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自己是老家的人”这一说法“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比例分别为46.3%和41.6%;对于“自己是农民“这一说法“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比例分别为23%和45.5%;对于“自己是城里人”这一说法“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比例分别为4.3%和18.5%。从城市融入的角度看,这显示出大部分的新生代农民工并不认为自己是城里人,在身份认同上更倾向于自己是“老家的人”甚至是“农民”。

  但是,在选择“如果要比较生活状况,您会和什么人比”时,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城市居民、城里的农民工、农村的亲戚、老家村里的人、老家乡里的人、老家县里的人和说不清的比例分别为23.4%、23.6%、6.8%、19.3%、6.7%、3.6%和16.7%。可以看到,在选择生活的参照系时,新生代农民工明显地更倾向于与城里人相比较。这意味着,当新生代农民工感受到与城市人群生活和地位有差距时,逆反心理和苦闷情绪会更加强烈。

  总体而言,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幸福感。感到“比较幸福”和“非常幸福”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分别只有30.6%和5%,而感到“很不幸福”和“不太幸福”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达到3.2%和7.7%。也就是说,存在11%的新生代农民工感觉很不幸福或不太幸福,他们的心理疏导和精神健康问题需要引起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足够的重视。

  (四)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但是收入太低和住房问题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最主要的困难和障碍

  在未来的打算上,接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如表6所示,“坚决不回农村”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到8.1%,“尽量留在城市,实在不行再回农村”的占到37%。从婚姻状况看,未婚的新生代农民工打算将来在城市定居的比例更高。从性别看,新生代农民工中女性在城市定居的愿望更为强烈。在未婚的女性新生代农民工中,“坚决不回农村”和“尽量留在城市,实在不行再回农村”的比例上升到12.5%和40.4%。
  但是,从现实的角度看,新生代农民工要想在城市定居下来还存在诸多困难。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认为,在城市定居下来的最主要的困难和障碍依次是“收入太低”、“住房问题”、“社会保障不完善”、“老人无法照料”、“子女教育问题”等。

  67.2%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收入太低”是制约在城市定居的重要困难和障碍,63.2%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住房问题”是制约在城市定居的重要困难和障碍。可见,收入问题和住房问题是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定居下来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障碍。同时,认为“子女教育问题”、“老人无法照料”、“社会保障不完善”、“地位不平等”、“没有归宿感,难以融入城市生活”是制约在城市定居的重要困难和障碍的比例分别为16%、20.1%、24%、7.8%和13.5%。
  五、政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随着外出农民工群体内部出现的结构性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了农民工的主体,并且出现一些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新问题和新诉求,这将对中国整个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需要相应的体制安排来保障新生代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社会,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社会保障、获得公共服务等方面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切实解决他们在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1、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定居下来的户口登记制度。在中小城市、小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创业而又放弃农村责任地的新生代农民工,应取消准入门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应放宽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的相关政策,采取积分制落户办法,将教育、技术资格、工龄、社保缴纳年限等作为积分内容,逐步转变为市民。

  2、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发展上的诉求,最终改善他们的收入状况。政府可建立新生代农民工专项培训资金,加大支持力度。根据企业对技术工人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更强的职业技能培训,可通过培训券、报销部分学费等多种方式给予补助。另外,为有创业意愿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方式,精心安排培训计划,帮助他们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成功创办自己的企业。

  3、从制度上和规划上整体考虑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农民工群体的住房问题。城市政府要把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纳入城市住房保障目标责任,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整体考虑农民工住房的需要。针对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运用政府支持、市场融资和农民工集资等多种手段来建造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逐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问题。

  4、进一步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所有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保障部门要对不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加大依法纠正和行政处罚的力度。重点加强对危险行业、工种和职业危害严重的作业场所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依法保障受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得到医治和赔偿。

  5、积极推进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率。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社会保障不仅是权益保障的问题,同时也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能否在城市定居下来的重要制约因素。在制度设计上,要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低交费、低水平、广覆盖、可接转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与农民工社会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按照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原则,逐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6、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将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和学龄前教育都纳人城市教育规划和管理。逐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就读幼儿园的实际困难,适当扩大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建园数量,并且给予经费支持。农民工子女在居住地就地接受义务教育,建立更加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规范收费标准,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管理和入学转学提供便利。凡是留守在输出地的农民工子女,输出地政府也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其上学和受教育的权利。

  7、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政府部门和企业还需要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和缓解心理压力。同时,只有逐步消除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各种制度性歧视,使新生代农民工真正享受市民待遇,才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之道。

5. 作为新生代农民工,应怎样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我个人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最好不要称呼他们“农民工”,称之为“务工青年”、“城市工人”、“产业工人”最好。他们受教育程度在他们的家乡普遍较高,职业期望值较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较高,可是,工作耐受力低,因此,对于新生代农民工,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子女教育等基本权益,更要关心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等更高层面的需求与权利。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状况
  1、年龄状况。进城务工的新生代的整体年纪偏低,属于团组织管理、教育和服务的对象。
  2、文化和收入状况。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层次比老一代的农民高,在城市偏低,工资收入比农村农民高许多,在城市较低。
  3、生活状况。生活基本稳定,但是生活质量偏低,生活环境很差。
  4、心理健康状况。乐于与他人交流,碰到问题不会压抑自己,愿意诉说和接受别人的帮助。整体心理、心态比较健康。
  
  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关注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就是关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关注他们。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
  1、脱贫致富需求。谋求生存,摆脱贫困是他们最主要的动机。他们流向城市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生存和发展,他们成为边缘群体,其生活的艰辛和困难难以想象。但是谋生脱贫的需求支撑他们为之奋斗。
  2、见识需求。他们比其他的农民需求更高,无论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他们渴望见多识广。
  3、技能需求。他们思维灵活,行动敏捷,接受新鲜事物快,掌握技术技能技巧快,渴望学会更多更好的技术和技能。
  三、新生代农民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文化素质亟待提高。由于他们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绝大部分从事苦、脏、累、险的行业,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进程。
  2、求职困难,收入偏低。
  3、心理压力大而精神文化生活条件较差。远离家乡和亲人,工作繁重,生活圈子狭窄,容易被冷落和忽视,因而会产生孤独感、失落感和自卑感,普遍存在苦闷和无聊的感觉。
  4、拖欠工资,超时工作,工作环境差,权益保障亟待加强。
  5、生活环境差。无论严寒酷暑,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吃在马路边,住在工棚里,随时面临人身安全和生命的危险。这种状况需要大力改善。
  6、子女教育。上私立学校,费用太高而交不起学费;进公立学校,容量有限而遭到拒收。没有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
  1、脱贫致富需求。谋求生存,摆脱贫困是他们最主要的动机。他们流向城市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生存和发展,他们成为边缘群体,其生活的艰辛和困难难以想象。但是谋生脱贫的需求支撑他们为之奋斗。
  2、见识需求。他们比其他的农民需求更高,无论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他们渴望见多识广。
  3、技能需求。他们思维灵活,行动敏捷,接受新鲜事物快,掌握技术技能技巧快,渴望学会更多更好的技术和技能。
  三、新生代农民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文化素质亟待提高。由于他们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绝大部分从事苦、脏、累、险的行业,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进程。
  2、求职困难,收入偏低。
  3、心理压力大而精神文化生活条件较差。远离家乡和亲人,工作繁重,生活圈子狭窄,容易被冷落和忽视,因而会产生孤独感、失落感和自卑感,普遍存在苦闷和无聊的感觉。
  4、拖欠工资,超时工作,工作环境差,权益保障亟待加强。
  5、生活环境差。无论严寒酷暑,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吃在马路边,住在工棚里,随时面临人身安全和生命的危险。这种状况需要大力改善。
  6、子女教育。上私立学校,费用太高而交不起学费;进公立学校,容量有限而遭到拒收。没有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
  7、精神文化生活单一、枯燥。看电视,打牌,睡觉,喝酒。
  四、如何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呢?
  作为一名县政协委员,通过广泛的走访和考察,结合本地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情况,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
  1、管理机构多关心爱护他们,多为他们考虑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多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2、可以建立新生代农民工档案,定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定向招工,实现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建立他们档案也便于更好地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3、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是农民工自己的事情,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不仅需要他们自己积极进取的精神,而且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需要有关部门的正确调控和有力引导。我个人认为,了解他们,关爱他们,就要深入走访,调查研究,提高认识,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的档案,和他们交朋友,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以及子女求学等实际困难,逐步缩短城乡差距。
  4、建立社区新生代农民工服务中心,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5、建立社区青年文化活动中心,建立大型公益图书馆,宣传栏,建立文化活动中心,内设乒乓球、羽毛球、台球、围棋、象棋、网络等场所,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宣传积极向上的思想及观念。
  6、建立青年文化广场,自娱自乐,卡拉OK大家唱、专业演出等多种形式并存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7、设立心理咨询室,排忧解难,帮助他们疏通心理困惑。
  8、提高务工者的待遇,让他们吃好穿好;务工者自身也要不断强化自我,提高自我,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注意举止言谈文明,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作为新生代农民工,应怎样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